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相关  >> 查看详情

研究 | 郭文富 马树超: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与经验

来源:新中德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2019-09-26 10:21:46
一、中等专业教育有序发展支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体系构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国家围绕经济建设需求配套发展职业教育,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新进程。在这一时期,国家就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制度,并确定了职业教育要服务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定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体现了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的特征。第一个五年计划布局建设的
156项重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为培养对接各项重点工程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配套建设了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体系构建,也成为今天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职业教育在恢复和发展中积蓄了助力改革开放的能量

       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通过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来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前为经济结构变化培养训练专门家和劳动后备军。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下,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且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进而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开始显现,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尤其是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新世纪初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服务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

      20世纪末,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校扩招的主力军,招生规模连年增长。进入21世纪,国家重视以专项引导为抓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职业教育逐步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21世纪初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面对人民大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逐步成为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和解决经济驱动力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四、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逐步清晰,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明确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针对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特征,职业教育的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内涵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高度匹配区域产业体系的院校集群和专业集群,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五、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1.国家重视顶层制度政策安排,引导职业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我国职业教育进程的成功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基于发展的需要,提出合理的政策安排,并因时因地进行动态调整,推进制度创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政府作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在不同阶段重视发展不同层次类型的职业教育,构建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文化习惯等差异性较大,不同时期的经济水平、产业背景、百姓观念也明显不同。在不同阶段致力于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是70年职业教育进程的重要经验,其显示的是既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尊重自身的国情特点,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3.重视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和改革探索,形成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培养模式。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创办到改革发展的历程,逐步创新性地形成了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培养模式,成长为一种新的类型教育。作为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集中体现,国家设计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育人与培训有机结合的经验,体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4.重视先试点再推广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益。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国家重视职业院校和地方的创新精神,鼓励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当地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资源条件等,探索特色发展模式,进而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体现了渐进式改革实施的特点,逐步形成“制度创新试点—实践验证反馈—大范围推广普及”的模式。

 

 

       注:1.本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19期(原文字数:8618)

2.作者简介:郭文富(1986- ),男,山东临沂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综合改革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博士;马树超(1953- ),男,浙江绍兴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